三星弟子
- 中榜:
- 0 次
- 技术:
- 8 点
- 金币:
- 1160 个
- 贡献:
- 0 级
违规: 0 次
|
本帖最后由 sunch10 于 2024-4-7 19:27 编辑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都会走向反面
人类文化的一个有趣现象是:人生和社会领域强调自由意志,然而在对人类的神经进行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可能不存在自由意志;自然科学领域往往接受决定论,但是对自然界的科学研究却呈现:这个世界的本质可能就是一个概率波,如果没有自由意志的参与,就不会发生现实性坍缩。也就是说:两个领域的发展都走到了各自的反面!原因在于把主客体割裂的科学文化。
所有科学研究是以主体对客体的观察为前提的。但主体与客体的分离恰恰是人类对世界的第一次人为割裂。将宇宙万物分割为主观和客观是西方哲学、神学以及科学的根本基石。
物质世界(包括我们自身)是由若干遵循某些自然规律的基本微粒组成的。当我们去观察物质世界时,首先需要将自己与物质世界分割开来,使自己处于一种能够观察的状态。在这种一分为二的不完整状态下,不管它看到的是什么,都只能是一部分而已。这样一来就就无法对自己本身的一部分进行认知了。这就好比一把小刀无法切割其自身一样,宇宙万物在将其本身完全裂开来之前是无法完全将其本身看做一个对象的。因此,若尝试将宇宙万物作为知识的对象来加以认识,那么对其中的一部分就无法认知。上述两个领域的发展都走到了各自的反面,正是这一割裂带来的必然结果!
东方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主客体合一
传为廓庵禅师作的《牧牛图颂》第九首《返本还源》说:“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返本还源”就是彻底见到“本来面目”,回复到初生婴儿赤子般状态, 达到对一切外境若盲聋的境界。此时,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万物不改其“本来面目”,水流花开,纯乎天运。重现“本来面目”,是佛学的根本大事。
在佛学看来,“不思善,不思恶”之时,也就是一念未生之时, 或者“父母未生时”、“混沌未分时”、“天地未分时”、“古帆未挂时”,即相对认识产生之前的绝对境界。在这种境界里,相对的意识还没有被唤醒,心灵仍处在本初状态即它的清净起点上来看待万事万物。这时的心灵,即是无心之心,也就是佛心,也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不思善,不思恶”就是不二法门。几乎所有禅宗公案的目的,都是运用不二法门,粉碎学人的知性妄见,以彻见“本来面目”。僧问云门文偃如何是佛,云门答“干屎橛”;僧问归省什么是清净法身,归省答“厕坑头筹子”;僧问洞山什么是佛,洞山答“麻三斤”。之所以把佛、清净法身同“干屎橛”之类等同起来,就是为了破除参问者的一切分别取舍、是非得失。 当我们运用不二法门泯灭了一切对立,就能彻见“本来面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