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拾易 发表于 2024-6-27 19:04

小尖尖 发表于 2024-6-27 18:55
非杠不出真理,杠杠更健康,我必须得跟你杠一杠才行,可是琢磨来琢磨去,我必须得承认你说的是对的,朴实 ...

呵呵,你是说我???这里只有我是老头儿,

左右 发表于 2024-6-27 19:13

古道拾易 发表于 2024-6-27 18:55
不是杠,是讨论,也没有什么生气,因我也举过六祖,有必要说明,否则有人会因你的话认为我是要自比六祖。 ...

不能与六祖比吗?可以跟他比数学三角函数,可以跟他比做菜之红烧肉的三十六种做法,可以比汽车的内燃机与电力系统的原理与应用,可以比生物

左右 发表于 2024-6-27 19:16

古道拾易 发表于 2024-6-27 19:04
呵呵,你是说我???这里只有我是老头儿,

别回头看别人了,说的就是你啦。来大哥这里,叔叔带你吃酒去……{:3:}

古道拾易 发表于 2024-6-27 19:21

小尖尖 发表于 2024-6-27 19:13
不能与六祖比吗?可以跟他比数学三角函数,可以跟他比做菜之红烧肉的三十六种做法,可以比汽车的内燃机与 ...

呵,你举这些,别人是不管的,听到你要比六祖,当心有人要炸你,{:9:}

古道拾易 发表于 2024-6-27 19:21

小尖尖 发表于 2024-6-27 19:16
别回头看别人了,说的就是你啦。来大哥这里,叔叔带你吃酒去……

大哥?你不可能比我大吧。

天池十二煞 发表于 2024-6-27 21:02

唐僧将经书取回来后,经书全是梵文,那么那时候的人是怎么去翻译这些经书的呢?

为什么虽然翻译过了,但还有很多人看不懂呢?

佛经中的许多字眼单独来看都能够理解其意思,但是放在一起就难以理解。这是为什么呢?

sunch10 发表于 2024-6-27 21:09

天池十二煞 发表于 2024-6-27 21:02
唐僧将经书取回来后,经书全是梵文,那么那时候的人是怎么去翻译这些经书的呢?

为什么虽然翻译过了,但还 ...

因为,这是悉达太子经过艰苦卓绝的十二年的修证,最后得出来的心血之作。
佛经,是佛对弟子们的问答汇集。
弟子们都是真实、虔诚的想解决烦恼、生死问题的,所以他们的对话很平常,但都是建立在修行功夫的基础上的。他们互相都明白这些话的意思。
但我们现代人,心气浮躁、追名逐利,根本没有想解决烦恼、生死的心,只是闲暇之时拿起来读读玩玩罢了、或是以之为得名得利的敲门砖。
没有功夫,那么佛说的话,怎么能契合呢?

sunch10 发表于 2024-6-27 21:11

天池十二煞 发表于 2024-6-27 21:02
唐僧将经书取回来后,经书全是梵文,那么那时候的人是怎么去翻译这些经书的呢?

为什么虽然翻译过了,但还 ...

嗯,唐宋以前的人大都是拿个法门老老实实修证,得禅定获神通的很多,所以他们大量借用了道家修行的话来阐述、来翻译。

天高云淡 发表于 2024-6-27 22:31

sunch10 发表于 2024-6-27 21:11
嗯,唐宋以前的人大都是拿个法门老老实实修证,得禅定获神通的很多,所以他们大量借用了道家修行的话来阐 ...

禅宗的书,以《指月录》为最好,它集中了禅宗各种书籍的要点,包括了见地、修证、行愿。我在台初版指月录时,因销售不佳,只好论斤卖给屠宰业,用来包猪肉,这是另一段插曲。真要研究禅宗,把《指月录》搞通就够了,不过教理要熟,而且要有修证的底子,不然很多地方就看不通。 ——《如何修证佛法》

古道拾易 发表于 2024-6-27 23:47

这是学术天地,既然讨论就要认真,严肃,这里不是街头巷尾的闲聊,也不是说相声,侃大山,我认为,什么幽默、善解人意,默契,都不是与学术讨论相符的。当然,各人看法不同吧,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佛经没有意思——给某些总喜欢拿从某处听来的意思来评判别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