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紫微斗数那些年(三十六)——徐静观会斗数还生意失败的分析 在之前介绍徐静观老师的文章中,陆续有网友在评论区提出一个疑问——徐静观老师斗数那么厉害为什么还是经商失败?难道没有预测出自己生意的结局吗? 言下之意,或许就象自相矛盾的故事,以最利的矛,刺最坚的盾,看情况会如何? 关于这个问题,当事人徐静观老师已经不在世了,所以笔者只能根据现有资料,进行分析。 首先,是徐静观学斗数的情况。笔者在《北派紫微斗数那些年(二十五)——徐静观老师生平》一文中,说徐静观1978年起跟随周老师学斗数,根据相关资料与某位知情长辈提供的信息来看,这个推测与说法不正确。 据资料中记载,徐静观自述从1978年起对斗数感兴趣,而1978年正是照相馆老板去找周清河老师测算后在家族聚会中传开的时间点,徐静观所说的1978年对斗数感兴趣,应该是指当年去找过周清河老师问命过,所以有兴趣,而笔者把“感兴趣”等同于“跟随周清河老师学习”,所以有误。 证据之一,是从知情的长辈提供的信息看,徐静观斗数主要周清河老师去世后,生意失败,才学自徐秀青老师,当时限于事业、地域等原因,所以不可能1978年就开始跟随周清河学习。 证据之二,徐静观本人资料中显示: 1980年与人合作做事业。(《徐曾生自序》中所言“还有他自己去算,也被一语道中,他将与七人合伙做事业”应当指此事。) 1981年合伙失败——散伙。 1983年被倒,负债累累。 1984年初夏,与方外人曾国雄老师结识(《方术异闻》第327页“1984年初夏,青年徐静观前来找我切磋,我发现他的四化独树一格,诚前所未见。而后我们互为师友常相过从,我学他的“四化”,这是第四次从师学习。”) 看了上面的时间线之后,笔者突然发现方外人老师在《方术异闻》第261页说的: “我有一位师友,壬戌年(1982年)经商失败,穷极无聊找周老师问命八次,很佩服其功力,后来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心情买书自己研究。癸亥年(1983年)欠债跑路,随时害怕撞上债主,真是草木皆兵,连睡觉都在捏掌盘,以辨吉凶。就这样“困而知之”,到甲子年(1984年)论年资实不足二年,初次和我会上,切磋的结果功力竟然比我高。” 这段话中,这位“师友”的经历,正好与徐静观吻合! 同时,这话段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 1. 徐静观曾找周老师问命八次,次数记载的很清楚,应该是徐静观向方外人所述。并没有经常请周老师“火锅小酒”学斗数,也证明了上面那位知情长辈所说的,徐静观斗数主要学自于徐秀青老师的事实。看来梁若瑜老师所说的“徐氏仲昆二人,火锅小酒学斗数”情况严重背离真实情况。 2. 3. 徐静观的斗数是“买书自己研究”,这也说明了徐静观根本没有向周清河老师拜师学习。 4. 5. 徐静观的斗数,是1983年欠债跑路途中才不断提高的,大家觉得一年时间,通过看书(那时候的斗数书籍也就寥寥可数的几本古籍)有可能达到徐静观后来的那种境界吗?所以这个过程,必然只可能是在徐秀青老师的指导下,徐静观每天跑路过程不断学习实践,斗数水平才可能迅速提高。 6. 7. 到1984年初夏,徐静观老师与方外人老师相会,“论年资实不足二年”,此话也间接说明徐静观不是随周清河老师学的斗数(周清河老师于1982年底去世),学斗数的时间也没超过二年。但水平却远比1977年就开始学习张耀文南派斗数的方外人要高很多(《方术异闻》第327页:“民66(岁次丁巳)我研究张耀文的南派,面壁一年,这是我研究斗数的开始”),方外人因此拜徐静观为师,并协助开班讲授北派斗数。 8.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得知,徐静观的斗数,是在生意失败后,才开始学习提高的,并不是在生意失败前斗数就已经很厉害了。 (写到此处相起某派创始人说,得到周清河老师的部分讲学数据 ,而后面其弟子则宣扬,承传于周清河老师,看来要打脸了。其学于徐静观,而徐静观就没拜周清河老师学习过,所以其后面又只能另拜一个师傅了。) 其次,上面说徐静观是生意失败后才学的斗数,那么假设他生意失败前,斗数水平已经很厉害了(并且生意失败前徐静观也找周老师测算过,相信周老师也提醒过他事业失败的事),那么这个生意失败能避免吗?这个问题的根本,其实核心就是一个,命运能不能改变! 可能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些先说几点简单看法: 如果命运能随意改变,那么斗数、子平、七四这些根据出生时间推算的术数,为什么能推断出准确结果? 如果命运能随意改变,那些帝王将相中,有几个是那些地理专家、改运专家呢? 笔者愚见,知命只是某些方面可以有限度地主观调整,整体的大趋势,仍在命运的走势当中。 就这么多年笔者所遇到的人或事,不利的年份,往往出现: · 想法比较怪异(非常人所能理解)、固执、头脑发热、冒进激进(不考虑风险,只盯着利益)等等,导致损失与意外。 · · 被动性的损失,比如钱财因为罚款、亲人、被盗等原因,不得不支出。同样,身体原因,薄弱环节加重等等,也属于健康的损失。 · · 以及其他意外情况。 · 那么,知命有什么用呢?即在保持冷静的情况下,多预估可能到来的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比如事业上不激进冒进,多考虑风险,多积蓄应变,凡事多忍耐,少变动;健康上多锻炼,提前买保险(哪怕没有理赔,钱花出去,俗话说的“退财免财”也有一定道理)等等,还有其他的方法,就不一一述说了。 上面的问题涉及“定数”与“变数”,范畴太大,以后有机会再专文讲述吧。 总的来说,方外人老师在《中国绝学》(第一集)上面的资料,写于1985年左右,距离徐静观出道不久,相关论述没有“某某门派多少代传人”之类的编故事,写的很朴实,可信度非常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