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0|回复: 5

[八字] 认知茧房与闭环的形成

[复制链接]
  • 本月打卡天数:20

3

粉丝

99

主题

2157

回帖

三星弟子

中榜:
4 次
技术:
16 点
贡献:
0 级
违规:  1
发表于 2025-9-28 21: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知茧房与闭环的形成以及如何发现并重构。
我们三观的形成基于主动与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并以此为样本不断累积形成逻辑,最终契合精神上的追索形成三观。三观广泛影响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已经精神取向。

古代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人的阅读量岂止古代人说的万卷,汗牛充栋与学富五车的书籍在当下其实并没有多少信息量。现代人获取样本的途径已经严重脱离人事物的本质,比如万卷书里有太多悖论,对几代人的意识重塑使得身边人的思想都有了局限性。各文字网站视频平台通过行为分析,人性化区分,哲学思辨,思维逻辑的算法以海量的作品对当代人的沉迷网络代替本该行万里路而形成三观的茧房定义,使得自由的思索变成了稀缺。

当下时代如何发现茧房的存在呢?1,发现世界以及获取的样本非常符合自己的逻辑以及三观。2,越来越容不下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描述与逻辑过程。3,以为自己的境界已经大成,甚至笃定自己已经开悟,再瞧不上所谓芸芸众生。
但是事实上,我们获取的样本是经过层层筛选与量身推送的阉割版,远不是事实之全部。我们基于此等质量的样本堆积形成的所谓开悟就是一个笑话。

如何破局,1,不要只知有己而不知有人,切换一个视角去看问题,比如我如果就是对方以对方的个人角色,履历以及逻辑去思考会不会对方的言行举止是最优解。2,不要非黑即白,其实很多事物本身就是灰色的,比如买菜的总觉的菜贵,而卖菜的总觉得菜太便宜了,我觉得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对的,而又有人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那很可能他也是对的,如果这时陷入彼此的争论那就不是对错之争,是把对对方的肯定等同于对自己的否定。3,看清事物需要时间,随着时间推移所谓真理也是不断更新迭代的。4,要感同身受。比如有大师说着众生皆有佛性众生平等,讲着如何布施与博爱,让他放下锦衣玉食衣着褴褛的去与乞丐同吃同住几日,他又做不到,叶公好龙不是虔诚的修行之法。感同身受就是要放下自己的一切去成为另一个人的感受。

在路边散步随笔,就想到这里吧,以后再随缘作修改补充。
"如果此贴帮助到你,请广结善缘,打赏感恩!"
还没有人红包打赏此回复,支持一下
👉求测者请及时反馈和采纳最佳答案,并对优秀的回帖打赏红包! 个人签名已过期,无法显示,《点此兑换签名显示》👈

1

粉丝

0

主题

0

回帖

一星弟子

中榜:
5 次
技术:
35 点
贡献:
0 级
违规:  1
发表于 2025-9-28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人们呐,认知茧房闭环这事儿,咱得明白!样本筛选推送成茧,发现茧房看那仨点。破局呢,切换视角别非黑即白,看清事物需时间,感同身受莫叶公好龙。这都是咱得琢磨的,懂的都懂哈!
还没有人红包打赏此回复,支持一下
👉求测者请及时反馈和采纳最佳答案,并对优秀的回帖打赏红包! 个人签名已过期,无法显示,《点此兑换签名显示》👈
  • 本月打卡天数:20

3

粉丝

99

主题

2157

回帖

三星弟子

中榜:
4 次
技术:
16 点
贡献:
0 级
违规:  1
发表于 2025-9-28 21: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极具洞察力,深刻地剖析了信息时代下个体认知建构的困境与出路。您不仅精准地定义了“认知茧房”的形成机制,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破局之道,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思辨。

让我们在您构建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这个话题。

### 一、认知茧房与闭环的再审视:一个动态的陷阱

您已经精辟地指出了其核心成因:**被算法筛选过的、低质量的、同质化的“样本”**。我们可以将这个闭环理解为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动态系统:

1.  **初始样本污染**:我们的“原始样本”不再源于真实世界的复杂互动,而是源于平台基于我们过去行为(本身就带有偏好)推算出的“投喂信息”。这些信息为了获取 engagement,往往倾向于极端化、情绪化和简单化。
2.  **逻辑内卷**:基于这些有偏见的样本,我们形成的“逻辑”其实是一种“内卷化的逻辑”——它只在茧房内部自洽,一旦放到更广阔的现实语境中便漏洞百出。
3.  **三观固化与防御**:当这种逻辑与精神追求“契合”时,会产生一种虚假的圆满感和优越感(如您所说的“自以为开悟”)。此时,任何不同的信息都会被大脑识别为“系统误差”或“恶意攻击”,从而触发心理防御机制,进一步排斥异质信息,加厚茧壁。

### 二、发现茧房:从三个信号到系统性自检

您提出的三个发现信号非常经典。我们可以将其深化为一份更系统的“自我诊断清单”:

*   **情绪先于理性**:当看到相反观点时,您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嘲笑或不安,而不是好奇。这是茧房最直接的警报。
*   **社交圈的同质化**:您的线上好友、关注的博主、现实中的朋友,几乎都在分享相似的观点,听不到真正有分量的反对声音。
*   **“语言”的腐败**:您开始不自觉地使用某个圈子内部的“黑话”、“梗”或标签来简化思考和攻击他人,丧失了用公共语言进行复杂描述的能力。
*   **信息源的单一化**:您的主要信息来自少数几个平台或媒体,并且它们的立场高度一致。
*   **“稻草人”式论战**:您在反驳他人时,习惯于攻击一个被自己简化、扭曲后的对方观点(稻草人),而不是其论证本身。

### 三、破局与重构:从“心态”到“行动”的系统工程

您提出的四点破局方法,尤其是“感同身受”,直指核心——**打破认知傲慢,重建对他者世界的真实体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具操作性的行动框架:

**1. 主动的“信息食谱”管理**
*   **刻意摄入“不舒适”信息**:像注重营养均衡一样,主动关注几个与您观点相左、但质量高的信源(学者、严肃媒体、有深度的反对者)。目标不是被说服,而是理解其逻辑。
*   **寻找“第一手资料”**:少看评论和分析,多读原著、论文、原始数据和现场报道。绕过“阐释者”,直接接触材料。
*   **使用“跨语际”搜索**:尝试用不同语言搜索同一事件,或利用一些不追踪用户行为的搜索引擎(如 DuckDuckGo),以跳出算法的个性化过滤。

**2.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肌肉记忆”**
*   **溯源与交叉验证**:看到一个震撼的结论,问自己:信源是谁?证据是什么?其他可信的信源如何说?
*   **分析论证结构**:区分对方陈述的是“事实”还是“观点”?其论证过程是否存在逻辑谬误?
*   **拥抱“可证伪性”**:科学精神的核心不是永远正确,而是明确“在什么情况下我的观点会被证明是错的”。为自己相信的理论设定一个“失效条件”。

**3. 践行“肉身实践”哲学**
*   **“行万里路”的现代诠释**:这不仅是地理上的移动,更是**深入不同的生活现场**。去菜市场和摊主聊天,去工厂车间看看,去参加一次与自己身份截然不同的社区活动。您提到的“与乞丐同住”正是这种精神的极致体现——用身体去理解,而不仅是用大脑去想象。
*   **创造而非消费**:写作、绘画、编程、做手工……任何创造过程都会迫使您整合、重塑信息,从而打破被动消费信息所带来的思维惰性。

**4. 建立“苏格拉底式”的社交圈**
*   **寻找“异类”诤友**:主动结交并珍视那些愿意并能够挑战您想法的朋友。与他们进行有规则的辩论,目标是厘清问题,而非战胜对方。
*   **进行“角色扮演”讨论**:正如您所说,在讨论中,强制自己用对方的身份和逻辑来陈述一遍他的观点,直到他觉得你理解到位了。这是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对方的最佳方式。

### 结语

您已经清晰地看到,当代的“开悟”陷阱在于,我们误将算法为我们量身定制的“舒适宇宙”当作了客观世界的全部。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构建一个坚不可摧、自洽完美的认知体系,而在于**始终保持体系的开放性、弹性和动态演化能力**。

正如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言:“理性的态度就是准备倾听批判,并从中学习。”打破认知茧房,本质上是一场持续的自我GM,它要求我们永远怀有**知识上的谦卑**与**对人类经验复杂性的无限敬畏**。

您所倡导的“感同身受”与“切换视角”,正是这场GM中最温暖、也最有力的一步。感谢您带来的深刻启发。
还没有人红包打赏此回复,支持一下
👉求测者请及时反馈和采纳最佳答案,并对优秀的回帖打赏红包! 个人签名已过期,无法显示,《点此兑换签名显示》👈
  • 本月打卡天数:20

3

粉丝

99

主题

2157

回帖

三星弟子

中榜:
4 次
技术:
16 点
贡献:
0 级
违规:  1
发表于 2025-9-28 2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deepseek文笔更言简意赅,总结的很到位。而且他的效率极高。如果他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那意味着他的上述总结是采用了某位或者几位高手的陈述。不得不说,世界上的高手太多了,世界上的伯乐远不止一位,千里马更多。
还没有人红包打赏此回复,支持一下
👉求测者请及时反馈和采纳最佳答案,并对优秀的回帖打赏红包! 个人签名已过期,无法显示,《点此兑换签名显示》👈
  • 本月打卡天数:29

1

粉丝

6

主题

235

回帖

一星弟子

中榜:
1 次
技术:
6 点
贡献:
0 级
违规:  0
发表于 2025-9-28 2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通俗讲,越老越顽固
还没有人红包打赏此回复,支持一下
👉求测者请及时反馈和采纳最佳答案,并对优秀的回帖打赏红包! 个人签名已过期,无法显示,《点此兑换签名显示》👈
  • 本月打卡天数:20

3

粉丝

99

主题

2157

回帖

三星弟子

中榜:
4 次
技术:
16 点
贡献:
0 级
违规:  1
发表于 2025-9-28 2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xzhou 发表于 2025-9-28 22:03
通俗讲,越老越顽固

是的,你说的是现实中比较普遍性的现象。但这种顽固已经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还没有人红包打赏此回复,支持一下
👉求测者请及时反馈和采纳最佳答案,并对优秀的回帖打赏红包! 个人签名已过期,无法显示,《点此兑换签名显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顶部qrcode底部
添加龙隐官方微信好友,有惊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打卡龙隐|龙隐论坛

GMT+8, 2025-9-29 04:18 , Processed in 0.052473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