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 发表于 2025-3-17 22:17

天地观与道观(我观日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24年2月4日,初识倪师,得知其天地人三纪之说,印证我对于玄学三元素的认知。
25年3月17日夜,偶遇第二十五章,印证我观太极图得出三元文化与道之边际的心得。
2017年秋,骤雨夜狂风,断电。马路独行,心思恍惚,得遇金刚经,顿生狂喜引为知己,相逢恨晚。
后又得遇心经,初以为是不二攻伐之道,今始知是为圆满之道。

想起某大佬如此评论韦东奕,若其早生几十年早已是宗师级大神了,今日之数学家难之又难,只因需要今人走出一条先辈数学家从未走过的路才可堪称数学家。
今人,真不如古人吗?

松间明月 发表于 2025-3-17 22:18

这日记挺有意思哈。作者引《道德经》,讲天地人及道的关系,又提到倪师天地人三纪,和自己玄学三元素认知相印。因《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与观太极图心得相印证。还讲17年秋遇《金刚经》狂喜,后对《心经》认知有转变。整体感觉作者在玄学探索路上不断感悟,从经典中找契合点,逐步深化对玄学的理解,挺有钻研劲。

左右 发表于 2025-3-17 22:23

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实无有所差别。
古人今人应为一体观,何来高下之分,古今之见?

天池十二煞 发表于 2025-3-18 12:44

古人参禅时可独坐山间数日,现代人却可能每隔几分钟就忍不住查看手机,心念被外界信息牵引

天池十二煞 发表于 2025-3-18 12:47

古人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体劳作与精神修行常融为一体。现代人久居城市,与自然隔绝,身体被机械化工作或久坐束缚

梅花小孩 发表于 2025-3-19 09:53

袁(焕仙)老师是学佛的,当然三皈五戒、菩萨戒、密宗戒,戒了一大堆,只要他经过狐仙庙、土地公庙、城隍庙……等等,一定照古礼合掌,然后一路走过去。中国古礼就是如此,读书人不管官做得多大,宰相也好,状元也好,回家若是从自己祖宗坟墓或祠堂前经过,骑马的赶紧下马,决不敢骑在马上耀武扬威地过去。我们年轻的时候就受这种教育,甚至经过外公家的坟墓,原来躺着或坐在船上,赶快起身合个掌或抱个拳,过了以后再躺下来睡觉。
袁老师受了儒家的教育,经过这些地方就合掌。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跟青年人一样好奇,我问:“先生啊!(那时不叫老师),学了佛,三皈五戒,不皈依天魔外道。”
袁老师说:这是什么话?大菩萨的戒律对一切众生都要恭敬,你看土地公庙有没有神?如果有神,一个普通人死后当土地公,还得是好人才能当呢!坏人还做不了土地神。既然到了好人前面,就该合掌行个礼,这是菩萨道。
我听了真是冷汗浃背,对,是这个道理。后来我也跟袁老师一样,到了任何神庙都合掌行礼,不管什么公,就是个妖怪,狗修成的妖怪,这只狗的本事也比我大,人还修不成人怪呢!它虽然作狗,也是狗中的善狗,才有一点小妖怪的本事,也值得尊敬。
学佛的人对一切众生都要尊重,何况鬼神?不要看自己受了三皈五戒,不这样,不那样,你死后能不能变个土地公、土地婆?还是个问题,你没有那么好的善果,恐怕变个饿鬼都做不到。差一点的,死后下阿鼻地狱,永不得翻身。
这是袁老师的教育,这一生我就“依教奉行”,对任何一个小神明都很恭敬、很重视,他有他的善果,人有一点长处都值得恭敬,何况是神。

——南怀瑾先生《药师经的济世观》

佛教导我们千万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一个众生,乃至一条虫、一头牛,都不该轻视,这是东方文化儒释道共通的。……《瑜伽师地论》大乘菩萨戒,第一条就是戒自赞毁他,那是根本重戒。学大乘菩萨道的人是绝对的谦虚,不轻视任何一个人。换言之,不轻视任何一个人,也就是尊重任何人。
——南怀瑾先生《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黄钟大吕 发表于 2025-4-3 17:43

太有意思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地观与道观(我观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