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灬灬翼 发表于 2025-3-14 10:56

omahhum 发表于 2025-3-14 10:15
古人早就明白,360天以365天的差别,看黄帝内经,早就提出“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的观点。 ...

日干看来是稳定的,因为日干用的月支,以月为天象。时干用的是日干。只有年柱和月干是真游离的天象。

omahhum 发表于 2025-3-14 11:29

本帖最后由 omahhum 于 2025-3-14 11:35 编辑

羽灬灬翼 发表于 2025-3-14 10:56
日干看来是稳定的,因为日干用的月支,以月为天象。时干用的是日干。只有年柱和月干是真游离的天象。 ...
       是这个概念吗?月以年为天,日以月为天,时以日为天。这样次第不乱?      
       还是你厉害👍🏻
       我现在是一脑门子的浆糊。

羽灬灬翼 发表于 2025-3-14 11:42

omahhum 发表于 2025-3-14 11:29
是这个概念吗?月以年为天,日以月为天,时以日为天。这样次第不乱?      
       还是你厉害👍🏻 ...

根据黄帝内经的这个说法。天道按照360算。天道一般指的是岁星,和月干。月干严格意义上是年柱定义的,也就是说其实是岁星的月。
月支是地球公转,是太阳定义的地球,代表地,日干支是月亮定义的,而月是遵从地的四季变化的。
时是人的节律,对应的是在地望天昼出夜伏。
所以月令为重,因为月令是太阳,定义的日和时。月干是太岁定义的太岁月,年柱是太岁。

羽灬灬翼 发表于 2025-3-14 11:43

omahhum 发表于 2025-3-14 11:29
是这个概念吗?月以年为天,日以月为天,时以日为天。这样次第不乱?      
       还是你厉害👍🏻 ...

说白了,就是太阳和木星两个大星体,合起来对人的影响,才是四柱八字。

omahhum 发表于 2025-3-14 12:01

羽灬灬翼 发表于 2025-3-14 11:43
说白了,就是太阳和木星两个大星体,合起来对人的影响,才是四柱八字。 ...

{:110:}
太阳、木星、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组成了八字。

太阳占银河系质量的99.86%,木星占银河系质量的0.1%,二者加起来占99.96%。太阳是个乐队 木星则是指挥。

羽灬灬翼 发表于 2025-3-14 12:03

omahhum 发表于 2025-3-14 11:29
是这个概念吗?月以年为天,日以月为天,时以日为天。这样次第不乱?      
       还是你厉害👍🏻 ...

另外关于日干,日干是月亮定义的。河洛理数就是依据月象来定的数,月在坎,干为戊这种,反正挺复杂的。
所以每月对应每日的月象,都不一样。而这个天干才是原始的日天干来源。而这个用的是365天,而不是360。

omahhum 发表于 2025-3-14 13:30

本帖最后由 omahhum 于 2025-3-14 13:34 编辑

羽灬灬翼 发表于 2025-3-14 12:03
另外关于日干,日干是月亮定义的。河洛理数就是依据月象来定的数,月在坎,干为戊这种,反正挺复杂的。
...

不复杂,应当是六爻里的纳甲法(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坎戊、震庚、兑丁、火巳、巽辛)是彝族水书的八卦方位:有点意思。


羽灬灬翼 发表于 2025-3-14 14:42

omahhum 发表于 2025-3-14 13:30
不复杂,应当是六爻里的纳甲法(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坎戊、震庚、兑丁、火巳、巽辛)是彝族水书 ...

没那么简单的。震(庚)三,兑(丁)八,乾(甲)十五,巽(辛)十六,艮(丙)二十三,坤(乙)三十。戊己为日月定位,壬癸跟着乾坤走,这个天干的排布没有规律的。
如果以天为360,那这个也是符合天道规律的。出自周易纳甲,但是暂时还没有答案的。

omahhum 发表于 2025-3-15 11:09

羽灬灬翼 发表于 2025-3-14 09:10
月干,这个不知道怎么去判定。太岁可以用木星的。月柱就存在问题了。月柱以太阳为准,是建立在公转基础上 ...

太阳365.25天行一周天,木星360天行一宫。
84年木星走85宫。
每84年超辰1宫,你把我搞晕了。

羽灬灬翼 发表于 2025-3-15 11:39

本帖最后由 羽灬灬翼 于 2025-3-15 11:46 编辑

omahhum 发表于 2025-3-15 11:09
太阳365.25天行一周天,木星360天行一宫。
84年木星走85宫。
每84年超辰1宫,你把我搞晕了。 ...

详细的话按照84年三闰去判定。实际除一下,后面还有个小数点呢。这个放大到5000年,不就差不多87吗。这个一般根据古法计算的星象去看。而且木星是86年超辰一次,不是84。我只是单纯用了古法的说明而已。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查看完整版本: 正本清源,数术的底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