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ahhum 发表于 2025-1-11 15:20

本帖最后由 omahhum 于 2025-1-11 15:22 编辑

sunch10 发表于 2025-1-11 15:10
咦?
为什么不能有主动的念头啊?那不是行尸走肉了吗?
,学佛是解脱自在,是鸢飞戾天,鱼跃龙门,活泼泼 ...

       我的理解,那个层面能量级别很高 基本跟宇宙是同步的,有点事来而心始显 事去而心随空的感觉。
         简单的比方。哪里都是高速公路车速都是100公里以上的,您一个蜗牛🐌在高速公路上干什么?
      起心动念就是错。
世俗的善念可以积累福报,不等于修行

sunch10 发表于 2025-1-11 15:28

omahhum 发表于 2025-1-11 15:20
我的理解,那个层面能量级别很高 基本跟宇宙是同步的,有点事来而心始显 事去而心随空的感觉。
   ...

嗯,根据我对佛法的理解,您好像高推圣境了。
佛性,本体,自性,就是每个人都有的生命能,表现就是宇宙世界的所有人事物。
我们的能量时刻与宇宙同步啊。
我这个风影化空法,只是针对我目前阶段的方法,是用来锻炼:物来则应,事去不留。
等我运用自如了,就可以扔掉了。

sunch10 发表于 2025-1-11 15:31

omahhum 发表于 2025-1-11 15:20
我的理解,那个层面能量级别很高 基本跟宇宙是同步的,有点事来而心始显 事去而心随空的感觉。
   ...

另外,心外无法,都是自心自显,高速公路就是自己心里的高速公路,做蜗牛开汽车也是自己心里的选择。
不是两个东西。

左右 发表于 2025-1-11 15:35

sunch10 发表于 2025-1-11 15:10
咦?
为什么不能有主动的念头啊?那不是行尸走肉了吗?
,学佛是解脱自在,是鸢飞戾天,鱼跃龙门,活泼泼 ...

你这是行善,自然是善的。若是不存善念而行善应如金刚经所说不以三十二相行布施,是为菩萨善。若有心为善,也有那虽善不赏的说法。

另我提两点,若见不公不平事,虽无善行却起善念,此为善否?若见不公不平事虽为起善念,但思及自身过往之恶而行善举,此为善否?若两个都善,可分大小否?

左右 发表于 2025-1-11 15:37

sunch10 发表于 2025-1-11 15:28
嗯,根据我对佛法的理解,您好像高推圣境了。
佛性,本体,自性,就是每个人都有的生命能,表现就是宇宙 ...

等你运用自如了那就会言出法随,扔无可扔。你描述的境界,你见过有人能达到吗?{:3:}

左右 发表于 2025-1-11 15:44

omahhum 发表于 2025-1-11 15:20
我的理解,那个层面能量级别很高 基本跟宇宙是同步的,有点事来而心始显 事去而心随空的感觉。
   ...

起心动念就是起心动念,不用担心缘起而不灭,缘始而无终。若因我起心动念,我便不在道中,那我心已然在道之上,该是一等一的修行法门了吧。
妄言,供参考吧

左右 发表于 2025-1-11 15:53

梅花小孩 发表于 2025-1-10 11:17
不错,修行为上,不能象那个左右一样,在论坛空谈玄道,自认为得道,实际是典型的修行人的那种禅病! ...

哪都有你啊?

禅你大爷,你大爷才有病

sunch10 发表于 2025-1-11 16:04

左右 发表于 2025-1-11 15:35
你这是行善,自然是善的。若是不存善念而行善应如金刚经所说不以三十二相行布施,是为菩萨善。若有心为善 ...

{:21:},下午好。
是这样的,佛法是不二法门,没有善恶,没有是非,即佛性非善非恶,但能善能恶。
善恶,是属于低层次的欲界中的说法,善行上天堂,恶行下地狱;到了色界、无色界,就不是单纯的用善恶来分,是用染净来分的。
打个比方,眼睛里是不能容沙子的,同样,眼睛里也是不能容金子的。
我们学佛,是想了生死的,就是证到自己生命的本源的,唯有证到这个,才真正活在世上不枝不蔓,否则怎么能脱离的了业力的召唤呢?

sunch10 发表于 2025-1-11 16:08

本帖最后由 sunch10 于 2025-1-11 16:13 编辑

左右 发表于 2025-1-11 15:35
你这是行善,自然是善的。若是不存善念而行善应如金刚经所说不以三十二相行布施,是为菩萨善。若有心为善 ...
善不分大小,那时那刻觉得应该做就做了,做了就完了。
禅那,解释为器中鍠,大敲大应,小敲小应,不敲不应。
就是,我们时刻保持器中鍠的状态,理性的看待自身和当时的情势,应做能做的就做了,大来大做,小来小做。
古时有个故事,一位大禅师有两个得道的弟子,一个看到尸体头都不回的继续行走;另一个随身带着铲子,随时将尸体挖坑埋掉。有人就去问大禅师,到底哪个做的对?大禅师说:走的是解脱;埋的是慈悲。

sunch10 发表于 2025-1-11 16:10

左右 发表于 2025-1-11 15:37
等你运用自如了那就会言出法随,扔无可扔。你描述的境界,你见过有人能达到吗? ...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望之高,得之中;望之中,得之低。
{:12:}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文化与量子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