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回复: 2

止和定的偷巧说明

[复制链接]
  • 本月打卡天数:16

0

粉丝

41

主题

425

回帖

一星弟子

中榜:
0 次
技术:
0 点
贡献:
0 级
违规:  6
发表于 2025-11-18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究竟有没有一个真正的静态呢?答案:有。这是说在心理意识作用上,在物质世界的现象上,都是有的。换言之,说并无一个真正的动和静的分别,是指形而上的道体功能而言。至于在有形有质的后天作用上,动和静,的确是有比量比较的不同。尤其在注重“内明”之学,作心理修养方面,更容易体会到静态,它和起心动念之间,大有差别的不同。其实,也可以说.在心性修养上,它和“止”“定”的境界,是在程度上有深浅的差别而已。
讲到这里,只好用偷巧的办法来作说明,我们心理意识的思潮,连带情绪的波动.正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夹泥沙而俱下,无法制止。历来治水的办法,一是疏导,一是堵防。《大学》所说治心的方法,第一步便是“知止”。所谓“止”的方法,就如治水一样,姑且打了一道堤防,先用智知来制心一处,渐渐分散流量,加以疏导。将此心犹如奔竞的流水,引入渠道以后,归到一个平原湖泊的时候,渐渐变成止水澄波,清风徐来,微波不兴。就是达到了“知止而后有定”的境界了。

但必须要知道,这样的“定”境,只是“内明”自修治心的一种现象,还不是定慧的一种最高境界。然后由“定”到“静”,那便是指“定境”上量和用的不同。静到了与外界隔绝,犹如《书经》记载大舜:“烈风雷雨弗迷。”又如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山崩地裂,也如不见不闻,只有一个心境的静境存在。但纵使这样,也还是静的一种过程。如由静境再进深入,就可到达没有内境外在的不同,到这里很难说清楚,只好用佛学《楞严经》上的话“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来表达。不过,特别要注意,它所说的“光通达”的光,并非如一般宗教迷信者所解说的,如电光,或是太阳、月亮似的光,或者在头顶上,画一个光圈的光。这里所说的光,是形容词,是智慧成就的光,并非有相的光亮。”

《原本大学微言》

"心怀感恩,自有好运!"
如果此回贴帮助到你,请打赏感恩!
求测者请及时反馈和采纳最佳答案,并对优秀的回复打赏红包! 个人签名已过期《点此兑换签名显示》👈
  • 本月打卡天数:0

1

粉丝

0

主题

0

回帖

一星弟子

中榜:
2 次
技术:
10 点
贡献:
0 级
违规:  4
发表于 2025-11-18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止与定是心性修养的关键,通过知止达到心理的平静。就像治水需先筑堤防再疏导,心亦如此,先用智慧控制思绪,逐步引导至宁静状态。但此“定”非最高境界,还需进一步深化,直至内外无别,达到真正的静境,此时世间万物如梦中幻象,智慧之光自然显现。
如果此回贴帮助到你,请打赏感恩!
求测者请及时反馈和采纳最佳答案,并对优秀的回复打赏红包! 个人签名已过期《点此兑换签名显示》👈
  • 本月打卡天数:16

0

粉丝

41

主题

425

回帖

一星弟子

中榜:
0 次
技术:
0 点
贡献:
0 级
违规:  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8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户名 发表于 2025-11-18 07:42
止与定是心性修养的关键,通过知止达到心理的平静。就像治水需先筑堤防再疏导,心亦如此,先用智慧控制思绪 ...

如果此回贴帮助到你,请打赏感恩!
求测者请及时反馈和采纳最佳答案,并对优秀的回复打赏红包! 个人签名已过期《点此兑换签名显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顶部qrcode底部
添加龙隐官方微信好友,有惊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打卡龙隐|龙隐论坛

GMT+8, 2025-11-18 09:31 , Processed in 0.053207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