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者是否需要吃素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对于一般人而言,没有肉的一顿饭便是一种煎熬,更何况是刚入佛门的弟子。若要求他们立刻放弃食肉的习惯,无疑是难上加难。因此,佛教中有了“三净肉”的说法,随着发展,又延伸出了“五净肉”的概念。本文将为您介绍五净肉的具体内容。
根据《十诵律》的记载,三净肉的定义是从是否故意“为我”而“杀”的角度来界定的。只要确定不是“为我杀”,只要不见、不闻、不疑为我杀,即为三净肉。自死和鸟残自然不属于为我杀的范围,已经包含在以上三净肉的范围内。
五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这五种情况被佛教界称为五净肉,这是为一些要茹素者,一时办不到而开的方便法,旨在减少犯重之嫌。
一、不见杀:不得亲自杀一切众生,谋得其肉。若得其肉则犯。
二、不闻杀声:非自己所杀,非教他杀,而亲闻他人宰杀,众生哭叫之声。其肉不得食,若得其肉则犯。
三、不为我杀:自己想吃肉,自知不能亲自杀,而教别人杀来给我吃。若得逞则犯。
四、自死:所谓自死者,就是众生自己命终,非他人打击之死,亦非种种策谋之死。得其肉而食者不犯。
五、鸟残:所谓残食者,就是众生被弱肉强食,因而剩下之残余之肉。若得其肉可食,食而不犯。例如,老虎追杀山羊后剩下的残肉,食而不犯。
佛教设立五净肉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那些一时无法完全戒除肉食的修行者。然而,佛教的最终目的是要全茹素。因此,虽然五净肉是一种过渡性的方便法,但修行者应当努力逐渐减少对肉食的依赖,最终达到全素饮食的境界。 一般来讲,一个人的业障越重,则其品口味也越重,口味重的人,要吃味道重的食物,如肉,而且肉一般煮法他觉得不行,要重加工的,如加工成烧肉,叉烧,烤鸭,烧鸡,腊肠,
而一个人如果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或者真的悟了,会很回避这种口味重的东西,而是要吃清淡的食物,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口味重的学佛人,你得反思自己了,你学佛不是要上天吗,天上不仅没有烤鸭,腊肠吃,甚至连一般的饭都没有的,天人只吃水果,或花朵,你要上天,到时你没有肉吃,怎么活? 以前我曾吃过几次素,最早的一次是十几年前,09年开始吧,吃了两年,肉食这东西,其实和烟和酒是一样的,只要你不吃它一段时间,就会不需要吃它,从我的经历,大约不吃半年,就会感觉肉食根本没有什么好吃,再长一点时间,就会觉得这东西,极难吃,腥臊得要命,和死尸的味是一样的,根本不想吃这东西,煮过肉的锅我都要洗几次才煮我的素菜的, 本帖最后由 古道拾易 于 2025-9-7 18:57 编辑
肉食其实是一种毒药,它会毒害你的身体,毒害你的心灵,只不过是这种毒害很少有人明白而已, 肉就是肉,不管你自己杀的肉还是三净肉,性质完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你亲自杀的肉,你多了一层杀生罪,而吃三净肉你没有杀生的罪,如此而已。吃这两种肉对你的身体,对你的灵魂产生的后果完全一样, 对吃肉和吃素执着的人,是自造是非:
禅宗历史上有一个公案:
知云和尚与石头禅师在江边散步时,目睹船夫推船入江,沙滩上留下被压死的螃蟹、虾螺。
知云和尚问:这是乘客之过,还是船夫之过?
石头禅师回答:既非乘客之过,也非船夫之过,而是你的罪过!
知云愕然,我何过之有?
石头禅师回答:船夫为谋生计,乘客为渡江,虾蟹为藏身,皆是自然行为,罪业由心造,无心怎能造罪?纵使有过,也是无心之过,而你无中生有,自造是非,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梅花小孩 发表于 2025-9-14 09:01
对吃肉和吃素执着的人,是自造是非:
禅宗历史上有一个公案:
杀猪的屠夫也是为了生活,就无罪?{:12:}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