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醒来的修行
《杂阿含经》里记载,佛陀曾问弟子:“人命在几间?”弟子答:“在数年之间。”佛陀摇头。弟子答:“在数日之间。”佛陀仍摇头。弟子答:“在一饭之间。”佛陀还是摇头。最后佛陀说:“人命在呼吸之间。”在佛学班学习的时候,法师抛出同样的问题:人的生命有多长?我们七嘴八舌地回答:“100岁!”“理论上可以有300岁!”“现在平均70多岁”……答案竟与两千五百年前几乎相同。
法师笑笑说:“你们说得对,也都不对。生命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那么长。”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无常不是书上的黑字,而是鼻尖进出的凉热。 在报国寺的“小剧场”里醒来
2023年,我参加了报国寺的共修活动。清晨5点上殿,4点半就要起床。正值春末夏初,山里温度更低些,平时习惯了晚睡晚起的我躺在被窝里酣睡如常,就这样,每天赖到最后一分钟,才迷迷糊糊跟着上殿。
一天,维那师父在板后加了一句:“打板不是叫你起床,是叫你醒来。”听到那句话,就像根钉子,把我钉在蒲团上——原来不是睁开眼就是醒来,是把散乱的心从热烘烘的梦里拎出来,放在当下这一声“阿弥陀佛”上。
文殊院五观堂里的“小警醒”
在文殊院做志工,一次中午过堂时,身旁的师兄不小心把豆腐打翻,汤汁溅了我一身。我火冒三丈,当下就想发作。
这时突然看到墙上写的“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想到一粒米要耗多少日头、雨水、人力,面对食物的当下,正是修行修心的时候。嗔心顿时像被戳破的气球。原来,醒来就在这一念转处——从“为什么溅到我”到“它也在成就我的修行”。
生活的小道场:随时关照自己醒来
佛学班结业后,我给自己设了一个“慈心作业”:每天早高峰地铁,选一位最不想靠近的人(通常是满身烟味的大叔),心里默念:“愿你平安,愿你没有烦恼。”
第一次满心嫌弃,又觉得自己很傻。渐渐地,不管身旁挤着谁,我都能坦然自若,不起分别心,不起逃离心。——“醒来”不是逃离车厢,避开讨厌的人,是让车厢变成佛堂。
一次在“香园”茶叙,一位程序员师兄吐槽项目被砍,奖金泡汤。后来我和他走到三大士殿门口,伸手指给他看“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这块匾额。
他愣了半晌,喃喃说:“原来我平时不是在写代码,是在写贪嗔痴。”第二天,他把微信签名改成“Debug贪嗔痴”,笑得我给他发了三个点赞表情。 《醒来》的副歌反复唱着“人生是无常的醒来”,看似悲凉,实则慈悲。因为无常,我们才能从迷到悟;因为无常,恨才有机会转回爱;因为无常,每一次呼吸都是重启。
“当下觉,当下自在。”愿我们每一次吸气,知道这是新生;每一次呼气,知道这是放下。从呼到吸,从迷到悟,从爱到恨,都只在——醒来之间。 确实 你写的?厉害👍🏻 omahhum 发表于 2025-8-22 18:17
你写的?厉害👍🏻
{:92:} omahhum 发表于 2025-8-22 18:17
你写的?厉害👍🏻
网络转帖
文殊院的共众号复制粘贴 这个标题不对,人生是修行,世间有几个人去修行?人生难道不是指所有人的生,只指几个人吗?所以,一定要这么说,应该加上一个字,人生应是修行,至于醒来,也不对,世间人人都在睡,又有几个人是醒的?没有,醒的人是凤毛麟角。 醒的人是凤毛麟角。而且并不包括你,你也不算,这是肯定的,